有心429
广西贵港兄弟俩守着平房打光棍,姐姐探亲当场痛哭:老了该咋整?不结婚,不生子,老了以后该何去何从?广西贵港就有这么一对儿兄弟,两个人打着光棍,守着平房,他们远嫁的姐姐回来看到二人当场就哭了。
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元岭村,距离镇中心8公里的山脚下,51岁的李国富和42岁的李国强兄弟俩坐在自家门前的小板凳上吃午饭,2024年端午节前夕,远嫁湖南株洲的姐姐李秀兰回来探望两个弟弟,看到他们还是老样子,白米饭配自家腌的酸菜,这样的伙食一周要吃五六天。
2003年10月那场车祸夺走父母时,大弟弟李国富刚满31岁,小弟弟李国强才22岁,二十年过去了,兄弟俩依然住在父母留下的约60平米的三间土坯房里,一直没有成家。
2021年3月,李国富在地里干活时突发脑梗,左腿从此行动不便,右手也使不上劲,现在他主要在家养着20只鸡和8只鸭,每个月能卖鸡蛋赚个三四百块钱,弟弟李国强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责任,通常凌晨5点就起床做饭。
吃完早饭,李国强要赶着家里的5头黄牛去山坡放牧,这些牛是他们家最值钱的资产,一头成年黄牛能卖到1万多块,樟木镇民政办的干部上门核查时,为他们办理了低保,现在兄弟俩每月能领到862元。
可这些钱远远不够用,李国富每月光是降压药就要花300多元,加上两人的日常开销,经常入不敷出,李国强只能去镇上的建材市场搬水泥,一天能挣80到100块,但这样的活一个月也就十来天。
提起找对象的事,李国强说去年冬天媒婆确实介绍过一位,那是个37岁的离异妇女,带着一个10岁的孩子,对方来家里看了一圈,客厅只有一张掉漆的方桌和几个塑料凳子,第二天就托媒婆回话说不合适。
村委会的登记显示,元岭村像李家兄弟这样的光棍汉有17人,最年轻的也38岁了,根据镇妇联2022年的统计数据,樟木镇25到35岁的未婚女性只有73人,而同年龄段的未婚男性达到489人,男女比例严重失衡。
兄弟俩现在住的房子是2021年用政府危房改造补贴的3万元盖起来的,墙面还是水泥毛坯,地面也没铺瓷砖,屋里最值钱的是一台800块买来的二手电视机,李国强说,当时本想装修一下,但钱不够用。
今年3月初,李国强看到同村有人拍短视频赚钱,也学着开了个账号叫“贵港放牛兄弟”,他用一部二手手机记录放牛的日常,希望能赚点流量补贴,可惜到现在粉丝还不到2000人,收益只有几十块钱。
最火的一条视频是哥哥拄着拐杖喂鸡的画面,有1.6万人点赞,评论区里很多人说看着心酸,也有人建议他们去养老院,其实这类记录农村生活的账号竞争很激烈,想要做起来并不容易。
李秀兰最担心的是两个弟弟的养老问题,特别是哥哥的医药费没有着落,她自己在湖南婆家也是种地为生,每年只能省吃俭用给弟弟们寄个三五千块钱,根据覃塘区民政局2022年度工作报告,全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有1276人。
五里镇有一所区里投资建设的养老院,距离元岭村12公里,设施比较完善,春天时镇里干部再次上门劝说兄弟俩去住,但他们还是不愿意,李国富说:“在自己家住了一辈子,去那里住不习惯”。
其实村里也有成功的例子,隔壁龙保村的张氏三兄弟,年龄都在50岁以上,也是光棍,他们通过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起家,合伙搞起了肉牛养殖,现在养着23头牛,去年纯收入有8万多。
李国强去他们的养殖场看过几次,心里也想试试,但需要至少2万元启动资金,他算过账,买10头小牛犊要6万,建牛棚要2万,还要准备饲料钱,现在他只能先攒着,希望明年能凑够本钱。
樟木镇在推出互助养老政策后,鼓励条件相似的光棍户结对互助。镇乡村振兴办的数据显示,已经有12户通过合作种植养殖改善了生活条件,比如元村的陈家兄弟,合伙种了30亩砂糖橘,去年收入超过10万。
傍晚赶牛回家时,李国强总会看看山坡上那片油茶树,这是2022年镇里发放的扶贫苗,一共200株,再过两年就能结果了,按照现在的市场价,一斤茶籽能卖8块钱,200株树年产量能有500斤左右。
哥哥李国富坐在门前那把用山竹编的椅子上等弟弟回来,椅子是李国强上个月亲手做的,山竹还带着青皮,散发着清香,虽然日子过得清苦,但兄弟俩相依为命二十年,从来没有红过脸。
李国富常说:“要不是弟弟照顾,我这条命早就没了”,而李国强觉得,每天放牛回来看到哥哥坐在门口等他,心里就特别踏实,下午六点,村里陆续飘起做饭的柴火烟,又是平常的一天。
元岭村的这对兄弟,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彼此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相信会有更多像互助养老这样的创新模式,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。
参考资料:李有财丨当事人视频账号
